慎防椰酵假單胞菌食物中毒
這類細菌酷愛在米線、木耳中繁殖
近日,東莞一位34歲女子,將木耳浸水泡發約5到6小時后進行烹飪煮食,隔天繼續食用剩余的木耳,然后出現腹痛。做了一系列檢查得知是木耳中毒,毒素堆積肝臟,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,隨后被送進東莞市中醫院ICU治療。
目前,椰酵假單胞菌最易繁殖,尤其容易在三大類食品中繁殖,包括:谷類發酵制品——如玉米面、糯小米、濕米粉等;薯類制品——如紅薯粉、山芋淀粉等;以及腐壞的木耳等。
專家解讀
但凡這些品類的食物在環境中被該細菌污染,如果儲存不當或時間過長,細菌繁殖產生的米酵菌酸毒素就會導致食物中毒,這樣的例子此前并不少見。
米酵菌酸中毒嚴重可致死!
椰酵假單胞菌產生的米酵菌酸的耐熱性極強,經100℃煮沸和高壓也不能破壞,所以無論制成何種食品、無論采用何種日常的烹煮方法,都不能破壞其毒性,進食后仍可引起食物中毒。
椰酵假單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發病急,潛伏期一般為30分鐘-12小時,少數長達1-2天。
米效菌酸這種毒素目前在醫學上還沒有特效的“解藥”,通常只能通過血液透析(血漿置換)來稀釋毒素,病后恢復情況與攝入的毒素的量有關。如果該毒素的攝入量過大,基本是九死一生。
米酵菌酸中毒有哪些癥狀?
一般吃了含有這種毒素的食物后2~24小時,就會出現上腹部不適、惡心、嘔吐、輕微腹瀉、頭暈、全身無力等癥狀。重者可出現皮膚黃染、肝脾腫大、皮下出血、嘔血、血尿、少尿、意識不清、煩躁不安、驚厥、抽搐、休克等癥狀。
米酵菌酸中毒后死亡率在40%以上,不僅如此,對于米酵菌酸,目前醫學上還沒有特效藥,只能見招拆招,對癥治療。如果催吐洗胃之后癥狀仍不能緩解,則需進行血漿置換來將毒素排出。如果毒素已經到達各臟器,又就醫不及時,很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傷,危及病人生命。
同時,小衛士也提醒餐飲服務經營者及單位食堂,在購進上述食品時務必做好進貨查驗及索證索票工作,確保來源可溯。儲存在陰涼、通風干燥處,儲存時間不宜過長,一般不超過12小時,防止發生氧化酸敗和霉變。
廣東天氣炎熱,濕度大
也正是椰毒假單胞菌繁殖的活躍期
相關食品極易受細菌污染
產生米酵菌酸毒素
如何預防中毒?
小衛士有“三招”
01選購食品要選擇正規渠道
要認真閱讀產品標簽,注意感官和保質期,貯存要注意保存條件和時間。在選購河粉、米粉(線)尤其是散裝稱重的濕河粉、米粉(線)時,要確認產品生產日期、保質期,濕河粉、米粉(線)須當天食用完;在選購木耳、銀耳或其他谷類發酵制品、薯類制品時,要選取具備正規資質的食品經營者進行購買,同時要注意銷售環境的衛生狀況,選購有生產許可的正規產品,并注意產品標簽上的生產日期、保質期和儲存條件。
餐飲服務經營者及單位食堂在購進上述食品時,還應進一步做好進貨查驗及索證索票工作,確保來源可溯,并儲存在陰涼、通風干燥處。
02注意貯存時間和及時食用
自制谷類發酵食品、泡發木耳或銀耳和谷類發酵制品貯存不當或貯存時間過長,容易產生米酵菌酸毒素,加熱烹制無法消除毒素,食用后仍可引起食物中毒。
一般應在谷類發酵制品購買、木耳或銀耳泡發當天食用完。不要采食鮮銀耳或鮮木耳,特別是已變質的鮮銀耳或鮮木耳。
03出現可疑癥狀,立即就診
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發病急,潛伏期一般為30分鐘-12小時,少數長達1-2天。
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、惡心、嘔吐、輕微腹瀉、頭暈、全身無力。重者出現黃疸、肝腫大、皮下出血、嘔血、血尿、少尿、意識不清、煩躁不安、驚厥、抽搐、休克甚至死亡,一般無發熱。
如果懷疑發生疑似中毒,必須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,盡快催吐,排出胃內容物,以減少毒素的吸收和對機體的損傷,并及時送醫院救治,對癥治療。